公益慈善,永遠行進在時間之上。
他叫王澤霖,是河南農業(yè)大學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現(xiàn)年80歲。他被稱為“摳門”教授,卻“裸捐”了近億元:之前他把畢生科研成果轉化費8208萬元捐給學校,現(xiàn)在又把河南省頒發(fā)的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300萬元獎金捐給學校;其他還有各種各樣的捐贈……
王澤霖是中國著名的禽病防治專家,是世界禽病學會會員。他1942年出生于蘇州;1984年到河南農業(yè)大學牧醫(yī)系任教,曾任禽病研究所所長,在國內率先開展禽用高效濃縮多聯(lián)疫苗的研制,解決了長期困擾我國養(yǎng)禽業(yè)的疫苗免疫效力低下的難題。他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先后獲得3項發(fā)明專利和12個新獸藥證書;他的科研成果先后在全國20多家知名生物制品廠規(guī)?;a,成果轉化率100%,平均每年為社會增加100多億元的經濟效益。
我國是世界第一養(yǎng)禽大國,疫病一直是養(yǎng)禽業(yè)和食品安全所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王澤霖給“雞寶寶”當起了“保護傘”,“禽病防疫就找河南農大王澤霖”成為業(yè)界共識。由于科研成果轉化的收益巨大,如同種下一棵棵“搖錢樹”,王澤霖也成了教授中的“富豪”。
可是,人們沒有想到的是,他一生極其節(jié)儉,節(jié)儉到“摳門”。王澤霖出身于寒門,小時候生活十分困苦。他結婚時,穿的棉褲上居然打著十幾個補丁。后來成為教授,各方面條件好了,可他秉性不改。有一次到全國禽病大會上做報告,他依舊穿著舊衣服。有人勸他,作為大專家,得弄套好的西裝穿穿。他回答:“我是給小雞看病的,你讓我穿那么好給誰看?關鍵是耽誤干活啊!”
然而,為了公益事業(yè),王澤霖教授則是“揮金如土”,那種大方超出了人們的想象。他的捐贈,最簡單,最純粹,也最本真。這和當下不少一心求名求利的“磚家”形成鮮明對比。王澤霖教授遠離了“精致利己主義”“精致利權主義”,他真正是“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純粹的人,一個有道德的人,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,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”。
慈善公益,人生志業(yè)。“志業(yè)”一詞,包含兩層意思,一是職業(yè),二是天職。德國思想家馬克斯·韋伯有著名演講《以學術為志業(yè)》;王澤霖教授不僅以學術為志業(yè),而且還以公益為志業(yè)——這樣的人生,才是最成功、最完滿的人生。
以公益為志業(yè),在情懷、倫理、責任背后,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召喚、更深刻的“元問題”——元者,始也;元是“頭部”,亦有“大”之意;公益的“元問題”,有關發(fā)心元起,有關最基本和最根本的“目的性”的大問題。而王澤霖教授所想的,其實也最簡單:目的就是支持人才培養(yǎng)和科研創(chuàng)新。
最初“賺”到第一個400萬元的時候,他就用這些錢為學校蓋起了兩座實驗樓。2020年,他將8208萬元“裸捐”給學校,則是用來建設高水平的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(P3實驗室)。他表示:“P3實驗室,具有劃時代的性質;科研事業(yè)一定得后繼有人,這些錢只有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才有價值。”把錢花在這樣的“刀刃”上,正是他“樸素公益”觀念的直接體現(xiàn)。
心懷日出,世界生輝;澤霖大地,萬物生長。從慈善文化到公益文明,人類的美好就是由一個個具象的個體所創(chuàng)造的,王澤霖教授就是典范。
學習王澤霖,公益行不停!(記者徐迅雷)
Copyright (C) 1999-20120 www.tvvgv780.cn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權所有 環(huán)球快報網(wǎng) | 豫ICP備17019456號-52聯(lián)系我們:52 78 229 @qq.com